《古今风云·青年论坛》第二十七期-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-系列四(会议手册)
为持续推动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多学科交叉,进一步拓展科研宽度,深化纵深发展,强化科研中坚力量,扩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影响力,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环所小组秉承和发扬研究所《古今风云》论坛的精神与风格,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,筹办《古今风云·青年论坛》。论坛将通过多学科融合,扩展科研维度,孵化新思路、新方向,打造青年学者蓬勃发展的新势力、新局面。
《古今风云·青年论坛》第二十七期将继续聚焦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,在生态遥感、土壤水分利用、洪水过程模拟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。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!
*备注:30分钟报告+15分钟交流
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
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
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环所小组
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学分会
邀请专家个人简介
报告1:微波遥感视角下的森林碳汇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
樊磊 西南大学教授,国家优青,重庆市杰青,重庆英才-青年拔尖人才,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(地理学)。长期从事全球变化森林碳汇遥感,创新森林碳储量的被动微波遥感监测技术,揭示森林碳汇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。领导研发全球首套基于低频被动微波(L-VOD)的森林碳储量年际产品,服务于IPCC报告。相关成果以第一/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, Nature Plants, Science Advances等顶级学术期刊。
报告2:人类主导环境下典型植被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遥感监测与保护
李旺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,国家青年基金B类项目获得者、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、欧盟玛丽居里学者、德国洪堡资深学者。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、德国西门子奖学金。目前担任Remote Sensing i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副主编、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青年编委。主要从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、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,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青年、面上、B类)、欧盟“地平线2020”创新框架国际合作基金、德国“亨丽埃特-赫兹计划”国际合作基金、中国-欧盟研究创新旗舰合作计划子课题等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。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、One Earth、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,成果入选国际研究观察站热门文章、ESI高被引论文、欧空局高分卫星应用成功案例,并被第六次IPCC报告采纳。
报告3:黄土高原经果林深层土壤水分利用机制与调控策略
高晓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,入选中组部“万人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。主要从事旱区生态水文与高效调控方面的研究。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。以第一/通讯作者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、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、Plant Physiology等发表论文70余篇,制定行业与地方标准5项。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和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、陕西省青年科技奖、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。担任Land Degradation & Development、水土保持学报、灌溉排水学报、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等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。担任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“北方干旱半干旱与南方红黄壤等中低产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”指南编制专家组成员和多个专委会委员。
报告4:HPC和DL技术在洪水高性能模拟预测与监测中的应用
韩浩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。从事基于高性能计算(HPC)的高精度洪涝数值模型研发与深度学习(DL)的洪涝智能识别研究。主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C类)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。在Journal of Hydrology、Catena、水资源保护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,申请及授权国际/中国发明专利/软著15项。研发一套多GPU加速并行计算框架的高分辨率雨洪过程高效模拟方法,为精准洪水预测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方案。提出一种城市道路积水淹没面积的智能识别与提取方法,为城市道路积水监测提供高效解决方案。
附件下载: